第六节 心理分析的典型思路:背离和过度
心理分析可以先于价格走势告诉我们一天走势倾向于何种性质:单边还是震荡,心理分析还可以大致告诉我们一波行情的临界点,心理分析后一种作用的发挥有赖于“背离”和“过度”两种分析思路的运用,这一小节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典型的思路。价量背离以及价格和指标之间的背离一直是技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少国内的股票交易者对于指标的用法往往忽视了背离这一内容。背离,特别是价格和成交量的顶部背离其实代表了参与热情的下降,这说明目前的上涨行情缺乏相应的市场心理支持。请看图9-12,这是七证指数的日线走势图,副图是相应的成交量走势。可以看到股价指数在冲刺6124.04时,成交量却走低了,这代表介入行情的可能更多的是散户,主力资金并没有参与这段行情,也就是说价量出现了顶部背离,步入了行情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你可以用道氏理论去理解,也可以用我们前面几节介绍的三段论去理解,当然也可以用波动理论去理解,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这一阶段的大众心理特征是什么,是谁在参与这一段行情,而谁已经准备了结头寸了。一般而言,价格上涨,而对应的市场情绪指标,比如成交量甚至MACD等功量指标,以及看涨比率没有跟着上涨, 则意味着市场出现了顶背离,行情反转即将来临。另外,当利多出现,股价不涨,这时候也是一种顶背离,这就是基本面和技术面的顶背离。底背离与此相反,大家可以推而广之。在外汇市场中,成交量不太好运用于背离判断,但是基本面和技术面,心理面和技术面,基本面和心理面之间的背离却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这些背离往往意味着转折点的来临。
背离分析除了上述运用,还有一些特别的用法,比如查看现货汇价和期货持仓之间的背离状态。本书交易的对象是现货汇价,但是期货外汇可以为我们的现货汇价提供心理面的指示。请看图9-13,主图是英镑兑美元的日线走势,副图中粗线代表英镑兑美元期货的净投机头寸。期货持仓反映了机陶交易者对汇市的看法,一般而言要比散户超前一些,所以主力的介入一般是在趋势的早期和中期,后期是很少见到主力增仓,散户的介入一般是在趋势的中期和晚期,前期很少见到散户建仓。当汇价继续下跌而期货头寸却逐步增加的时候,如图9-13所示,这时意味着主力逐步建立多头头寸,汇价步入上升趋势的可能性很大。同时,还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主力多头头寸的高峰一般早于汇价高峰,通常不会迟于汇价高峰。在图9-13中,英镑兑美元继续下跌,这段时期的期货净持仓却不断上升,这就是顶部背离,预示着后市的上涨行情。
总之,背离有很多种,技术面(行为面)、心理面、基本面(驱动面)两两有背离出现,除此之外,还有品种间的背离、市场间的背离,以及价格和指标之间的背离、技术面之内的背离、心理面之内的背离、基本面之内的背离等,如果大家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查看背离,则可以发现背离是交易的好工具。关于技术性背离交易策略可以参考《背离交易系统》一书。下面附上一篇我于2007年10月15日撰写的一篇宏观经济和交易指南文章,其中就采用了广义背离分析方法,一旦大家掌握了这种思路,则可以在更多交易策略中运用它。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式背离和经济马太效应》,全文如下:
今天重新温习了一下“泡沫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突然脑海中出现了泡沫经济的机制图,同时也觉得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四种背离。背离是金融交易中技术分析流派常有的词汇,从字面上我们也能略知一二:两样数据之间出现了相反的动向。高度的背离往往是行情中转折点将要出现的信号,无论是成交量和价格的背离,还是基本面和技术面的背离,甚至市场间背离。我想起了利用“泡沫经济学”渔利的当代“吕不韦”——索罗斯,他的《金融炼金术》以反身性来解读信贷和管制导致的周期性繁荣和萧条,并且利用其中的转折点来盈利,我觉得索罗斯是利用基本面背离信号进行交易的顶尖大师。在击垮英格兰银行的战役中,他明晰英镑汇率和英国经济之间的高度背离;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中,他明晰东南亚各国投资效率和股市之间的高度背离。
经济背离的出现到其程度加深,这就是经济上的“马太效应”。根据历史的经验,马太效应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极致往往是转折出现的信号。
现在我已经给出了背离和经济“马太效应”的粗略含义,是时候摆出我的“中国式背离”话题了。在这个话题中,我将穿插今天想到的泡沫经济的机制,这个东西一直萦绕着我的思想和文章,但是今天需要给它一次现身幕前的机会。
我们首先从经济中的资金大量出现说起。大量的流动性可以通过经常项目下的贸易顺差、资本项目下面的资金流入累积,而国内利率和准备金政策的宽松同时增加了流动性。在中国,银行是所有国内流动性的总间门,任何国际收支产生的流动性都要经由银行实现。至于为什么会形成大量的国际收支下的盈余,为什么会有宽松的信贷环境,这主要跟国内经济失衡有关,比如投资和消费,城镇和农村,官系和民营,制造业和资产(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等对立方之间的严重背离有关。
大量流动性因为失衡而诞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产生更大的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其实是金融病毒,从其发明开始就不断复制和寻找宿主,这些病毒无疑也是流动性的主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