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精挑细选的交易员一威廉·奥尼尔
威廉·奥尼尔是美国经济制度的狂热支持者,对美国的经济前景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曾经说:“在美国,每年都有很多很好的机会,你应该随时准备抓住这些机会。你会发现,一拉小小的橡树籽也可以长成参天的橡树。只要辛勤工作,就有可能成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决心与毅力。”
奥尼尔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自己的成功经历为他的言论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一个典型的“美国式成功”的故事。奥尼尔出生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俄克拉荷马州,在德州长大。他既是一位高明的投资者,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1958 年,奥尼尔在海登·斯通公司以股票经纪人的身份进入股票市场,从此开始了他的股市交易生涯。他日后的投资策咯就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奥尼尔的交易理念从一开始就相当成功。从1962 年到1963 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以多空交替的操作手法进行交易,居然将自己5000 美元的资本迅速增长到20 万美元。
1964 年,奥尼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下一个席位,并同时成立了一家机构研究经纪公司一一威廉·奥尼尔公司。如今,这家公司不但是由计算机处理的综合性股市资讯提供商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全美最受推崇的证券分析公司之一。臭尼尔公司目前拥有500家以上的机构投资客户,每天购买他们每日图表的用户多达2.8 万名。该公司的数据库里还有7500种股票的股票交易120种统计值。
1983年,雄心勃勃的奥尼尔毅然创办了《投资者日报》,摆明是要向《华尔街日报》挑战。虽然他很清楚地知道:这份专业性的报纸可能要经过多年经营才能收回成本,可是在投下了这么一大笔资金时,他却毫不犹豫。
1984年,《投资者日报》大约只有3 万名订卢,与《华尔街日报》的200万名订户相比,真是少得可怜。然而到了1988年,《投资者日报》的订户数量就已经增加到11万名,而且发行量还在持续增长,与奥尼尔预期的20万名订户的盈亏平衡点目标已经相去不远。臭尼尔深信,《投资者日报》的订户一定能达到80万名。他对这份报纸的信心,来源于《投资者日报》的强大功能:它能为订户提供其他投资专业刊物提供不了的内容丰富的专业信息,如每股盈余、相对强弱指标,以及成交量变动卒等。
1988年,奥尼尔把自己的投资观念加以整理,形成文字,出版了《股票致宫术》这本书。该书成为当年最畅销的投资专业书籍。
奥尼尔的事业并不妨碍他同时成为一名股票投资大师。过去10年间,奥尼尔股票投资的年平均回报率超过40%。他最成功的投资有两个:一个是20 世纪70 年代投资的加拿大石油公司,另一个是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皮克斯普瑞斯公司,这两次投资都是他的得意之作。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不止这些, 1978 年3 月与1982 年2 月,他先后两次在《华尔街日报》刊登全版广告,宣布牛市即将来临,而市场居然两次验证了他的预言的正确性,这就不得不令人由衷地佩服了。
奥尼尔公司的工作环境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该公司强调实干的工作作风。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公司的最高级经理人,奥尼尔在办公室却不要求享受任何特权,他和另外两位同事共用一间办公室。在采访期间,他充满自信,谈吐白如,并且对美国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众所周知,你的投资策略非常与众不同,这种投资理念从何而来呢?
其实,我和大部分投资人一样,也订阅了一些有关股市投资的专业刊物。但我发现这些刊物所介绍的投资方法往往收效甚徽,例如,它们鼓吹的购买低价或者低市盈率股票的策略,根本不能真正地降低风险。
什么时候你找到了你自己认为有效的投资方法?
1959 年,我研究了许多股市成功人士的投资之道。当时,德雷福斯基金是一个相当小型的基金,它所管理的资金只有大约1500 万美元。然而,在杰克·德雷福斯的经营下,该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却是其竞争对手的两倍。于是,我设法拿到了这个基金的季报,分析他们的图表,研究他们的投资方法。我的第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德雷福斯基金投资的100 多种股票,买进的时机全都是在这些股票价格创下新高的时候。这项研究让我大受启发:要购买上涨潜力雄厚的股票,不一定要选择价格看似已经跌到谷底的股票。有时候,创新高价的股票更有可能前景无量。你要想办法找到一支股票飘涨的开端,而不是花费很长时间去等待它跌到最低点。
我还下大功夫研究了过去几年中表现最优异的股票,设法找出它们飘涨前的共同特点。我不仅看这些股票的市盈率,还自行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观察个股表现模式的方法。
请你说明-下这套选择潜力股的模式?
这套方法非常简单,名为CANSLIM ,每个字母都代表潜力股在飘涨之前的一个共同特点。
“ C ”代表目前的每股当前盈余( current earnings per share )。根据我的研究,表现优异的股票在飘涨之前,每股季度盈余通常都要比前一年同期的水平增加70% 0 然而市场上最常见的表现是:许多投资者,甚至养老基金经理人,都会买一些每股季度盈余与前一年同期水平几乎持平的股票,其实这类股票根本没有任何上涨的动力。而我研究的结果却是,最好的股票在上涨之前一定都有不错的利润增长。所以,我选择股票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选择季度盈余比前一年同期高出至少20% 到50% 的股票。
“ A”代表每股年盈余( annual earnings per share )。我发现,表现优异的股票在发动之前的5 年中,平均每股年盈余成长率为24% 。因此,选股的第二条基本原则是:选择连续几年,每股年盈余都高于前一年水准的股票。
较高的当期收益和持续增长的平均收益等同于一支好股票,每股收益率指数就是一支股票在过去半年的收益以及过去五年的平均收益比大盘平均收益高出的百分比,一支每股收益率指数较为95 的股票就是在当前和过去5 年内的表现超过了95% 的公司。
“ N ”代表创新( new )。所谓创新,是指新产品、新服务、产业新趋势以及新经营策略等。通过研究我发现,在股价涨势突出的公司当中, 95% 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股票价格创下新高也是一种新的信息。根据调查,有98% 的投资人在股价创下新高时,都不愿意进场购买。其实,股市有一种特性,即看似涨得过高的股票还会继续上场,而跌到接近谷底的股票可能还会继续下滑。
“ S”代表流通在外的股数( share outstanding )。在表现优异的股票当中,有99% 的股票在开始涨升之前,流通在外的股数都不高于2500 万股。实际上,这些流通在外的股票股数平均只有1180 万股。有许多机构投资人喜欢选择流通在外股数较多的股票,这种策略反而会错过一些即将或正在上涨的潜力股。
“ L”代表领先股或落后股( leader or laggard )。根据调查,在1953 年到1985 年期间表现优异的500 种股票中,股价大涨之前的相对强弱指数平均为87% (所谓相对强弱指数,是指某支股票价格在过去12 个月里的表现,与其他所有股票同期间的比较佳。例如,某股票相对强弱指数为80 ,即是该股票在过去一年间的价格涨幅比所有股票中80% 的个股表现好)。因此,选股的另一项基本原则就是,选择相对强弱指数高的股票。我本人则都选择相对强弱指数在80 以上的股票。
“ I”代表股票背后法人机构的支撑程度( institutional sponsorship )。机构投资人对股票的需求最为强劲,而领先股的背后大都有机构投资人的支撑。尽管机构投资人的支撑必不可少,可是如果支撑需求的机构投资人太多,反而会对股票的表现造成负面影响。假如该股或股市发生重大变化,机构技资人势必会大量抛出持股,造成股价跌势加重。这也是有些股票虽大多被许多机构投资人持有,其表现却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已经被几乎所有投资机构看重,这时再去买就太迟了。
“ M”代表大盘市场( market )。在股市中,四分之三的股票会跟随大盘的每日变动而变动,因此,必须掌握大盘的每日指数与成交量的变化。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我发现,在任何时候,股市中只有2% 的股票符合CAN SLIM 的选股原则。看似CANSLIM 的原则要求得过于苛刻,但是,CAN SLIM 能够保证投资人更准确地选择最有潜力的股票。
CANSLlM 的选股标准非常严格。请问你使用这套方法的成效如何?
我用这套方法筛选出来的股票,有三分之二最后都能大赚一笔。不过,在我选中的股票当中,每十种只有一到两种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其余的则表现平平。
CANSLIM 公式无法指示投资人在股价涨到新富之前进场,原因何在?为什么不在某支股票处于筑底阶段时购买该股,而要等到它创新高价时才进场呢?
任何人都不应该期待某支股票在筑底完成后一定会向上突破。如果在筑底阶段买进股票,按正常状况,只要股价震荡幅度在10%到15%之间,很容易就会被洗牌出场。但是,只要选择了正确的进场时间,股价通常就不会下挫到我设定的7%的止损点。
你说过,优秀的股票相对强弱指数应该在80以上,然而,有些股票的相对强弱指数是否会过高?我是说,假如某一支股票的相对强弱指数是99,该支股票的价格是否已经超亩,而随时可能下跌?
这要根据具体的图形来进行分析。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相对强弱指数有多高,而在于该股目前的价格距离最近一次的探底有多远。我会购买相对强弱指数高,而且股价与最近一次的探底相去不远的股票。我不会购买相对强弱指数高,而价格已超过最近底部10%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