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期货学习网 > 期货书籍 > 专业投机原理 >

第10章 繁荣与衰退:谁拿唧筒?谁拿刺针?

来源:未知

影响经济体系的波浪状变动,在经济萧条[衰退] 之后又是经济繁荣,这是不断尝试扩张信用而降低市场毛利率的必然结果。以扩张信用带来的经济繁荣,绝对无法避免最后的崩解。唯一的选择仅有:自愿放弃进一步的信用扩张而使危机较早到来,或是稍后等待整体货币系统的全然瓦解。
-- 米赛斯
繁荣与衰退:经济循环

18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便争论市场经济循环波动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我希望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解答这个问题,使你不仅在市场的上升阶段可以获利,在下降阶段也是如此,这个时候,许多企业家与大多数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或至少是流失先前大部分的获利。
本章之初,我引用米赛斯的评论,因为就经济循环的起因而言,这是最精辟而明确的见解。他的表达方式或许太过于朴实,答案却非常单纯。然而,犹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简单公式E=M*C*C一样,在简单的陈述下蕴含着无限知识。
如果你可以了解米赛斯的这段陈述,而且掌握其中所有细节,并运用在美国与世界的货币信用体系中,你对于市场主要转折点的预测能力可以超过市场中90%的投机者。
在这段陈述中,米赛斯认为,如果要了解经济循环,你必须了解货币、利率、信用以及信用扩张对于经济的影响。 经济循环的性质

几乎每个人都了解金字塔式计划的性质(类似如连锁信函),而且我们大多都不会参与这些活动,因为我们知道这些计划的创始者可能心怀不轨,或我们可能成为金字塔顶部的最后一位"有输无赢"的参与者。经济循环非常类似于金字塔式的计划,而且不断重复发生,它们或许不是故意的行为,却是来自于普遍被接受的错误经济观点。
18世纪以前并无所谓真正的经济循环。以往虽然有经济萧条的现象,但它们的起因都非常明确。或者是为了筹措战争的经贸,或者是为了供自己随意的挥霍,国王会派遣他的卫队四处征收税赋。这些行为将冲击人民的"正常商业活动",并导致经济衰退。
或者由于战争,一个国家可能剥夺另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例如美国内战期间,北军夺取英国在美国主要的棉花资源,冲击相关产业,使经济普遍衰退。不论原因是什么,我们都相对容易判定经济衰退的起因。如果没有发生外部的事件,经济活动将呈现直线状稳定而缓慢地成长。
然而,大约从1750年开始,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活动出现重复发生的循环波动,它们的起因并不明显。这段期间,同时发生两项重大的麻件:一是工业革命,它起源于英国,并蔓延至整个西方世界;一是中央银行的活动,更明确来说,这是由政府当局控制的部分准备金中央银行活动。由于当时仅发生这两项重大的经济事件,所以政治经济学家们开始探索,经济循环是否起因于这两项因素中的某一项。
当时的基本看法可以分为两个学派。一是"重商主义者",他们认为经济活动的循环波动,起因于市场经济内部的某些因素。对于这个学派来说,研究重点是寻找这些起因,并运用政府的控制手段消除它们,提供一个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另一个学派是以理嘉图为首的古典经济学派,他们是分析纸币与信用扩张对于贸易的影响,并以此解释经济循环。
根据古典经济学的看法,经济循环起因于外部因素。换言之,政府对于货币与信用市场的干预。不幸地,内部学派赢得胜利,后来并形成凯恩斯经济学的独霸地位,这套经济学目前仍以各种不同形式主导世界的经济思想。所以,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都采用部分准备金的中央银行体---也因此无法避免繁荣与衰退的经济循环。
"因为中央银行存在,所以繁荣与衰退的经济循环也存在",我了解这项陈述井没有足够的证据,但中央银行确实是起因。稍后,我将解释中央银行的货币与信用扩张,如何导致繁荣与衰退的循环。在此之前,我先提出一个历史上的案例,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出现的典型范例,只是玩家不同而已。
虽然18世纪中期以前,经济循环还没有正式出现,但"英格兰银行"在 1692年已经开始从事中央银行的业务。当时,第一种不可兑换的纸币已经出现,称为The Royal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即使是在银行业务的早期发展阶段中,某些政府顾间显然已经知道,部分准备金制度与信用扩张的短期利益。说明这方面的情况,最佳的例子或许是所谓的"密西西比事件"。它发生于18世纪的法国。
路易十四当政期间(1643一1715),由于其奢侈荒唐的行为,法国的财政与经济状况百病丛生。在王室超额支出的刺激下,巴黎与其近郊曾经出现一段繁荣期,但路易十四1715年过世之后,国内与对外贸易都开始衰退,法国政府的偿付能力出现严重的问题。
法国的公债总金额高达30亿银币,公债的名称为billets'etat国家每年税收为14.5亿银币政府预算为14.3亿银币。但不包括30亿公债的利息。政府是否应该宣布破产而重新开始,当时曾经引起一场辩论,但政客们担心这会引来革命,所以只有采用其他的权宜之计。
政府最初的因应措施是采用重铸货币的方式。将银币贬值20%。新银币的重量为旧银币的4/5。面值却相同,并以法令强迫人民兑换新的银币。结果,国库虽然增加O.72亿银币的收入,但整个国家的贸易运作更加混乱,经济也更加衰退。
为了平息民众对于贬值的抱怨,政府稍微调降税率,并展开一项改革计划,清除税务人员普遍的贪污现象。这些措施转移大众的注意力,并避开国家的财政危机,但政府的偿付能力并没有因此改善。
这个时候,一位苏格兰人约翰.劳出现了。他是一位狂热的赌徒,也是一位经常周旋于贵妇人之间的花丛老手,他因为某位女人而在决斗中杀死一个人,被迫由苏格兰逃至欧洲大陆。他在欧洲得以发挥他的赌博技巧,并运用他对于货币、信用与政府融通的新颖观念。劳坚信,在没有纸币的辅助之下,整体贵金属货币体系无法因应商业交易的需求,并会局限经济成长。换言之,犹如凯恩斯一样,劳认为,通过妥善管理的信用扩张,并以通货膨胀的方式发行货币,即可以达成经济的繁荣。(我非常好奇,凯恩斯的思想是否受到劳的影响。)
劳向当时法国摄政王奥林斯公爵进言,说服摄政王相信私有中央银行的必要性,并采行他的货币与信用理论,即可让法国重新成为经济强国。
1716年,摄政王发布命令,授权劳与他的兄弟成立一家银行,并发行1.2万股的股票,每股500银币。购买股票时,可以支付四分之一的银币,其余以公债抵付。摄政王又授权劳发行银行纸币,并宣布纸币可以依据面额缴纳税金(某种程度内,这相当于是宣布纸币为法币)。
劳并不是银行业务的生手。他父亲是苏格兰的银行家,劳本人精通货币、信用与交易业务,他了解必须博得大众对于银行纸币的信心,如此整套计划才得以运作。所以,发行纸币时,他宣布银行纸币见票即可以兑换一定成色的银币。大众普遍预期银币会进一步贬值,所以非常愿意持有银行的纸币;发行之后不久,纸币便对银币出现溢价。
大众对于劳与纸币的信心迅速增强,纸币兑换银币的溢价高达15%。而银行也在法国的五大金融中心设立分行。这个期间,公债的交易价格则有78.5%以上的折价。
截至目前为上,劳完全根据健全的经济学原理行事。毕竟,当时法国需要的是人民对于国家信用与货币的信心。劳发行充分可以兑换的通货,便具有这些功能。
事实上,持有纸币可以防范银币的贬值。只要大众继续相信银行的信用,以及纸币与白银之间的兑换能力,他的纸币"就像黄金一样有价值"。由于人们对于通货恢复信心,国内与对外贸易也开始复苏。税收情况趋于稳定,公债的清偿虽然缓慢,但总是在逐步改善。
奥林斯公爵虽然不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却知道神奇的纸币治愈了法国所有的经济病症。由于他认为这是迅速清偿政府公债的良机,摄政王在1717年犯下两项致命的错误 。
第一,他授权劳成立一家新公司,它拥有唯一的特权在"路易斯安那特区"交易,这包括整个密西西比河西岸在内,当地蕴藏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这家公司发行29万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每股500银币,购买者可以根据公债的面额抵缴股款,虽然公债当时的交易价格约仅面额的16%。
第二,摄政王将劳的银行改为国有银行,并称为"法国皇家银行"。在随后的几年内,摄政王发行十几亿银币的纸钞,他显然不明白这项政策的后果。我们不知道劳当时是否同意这项政策,但银行在他的管辖期间内,纸币的发行量从来不曾超过6000万银币。
十多亿银币纸钞并不是在法国街头散发,而是以放款的方式发行。换言之,以通货膨胀方式发行的纸币,造成大量而快速的信用扩张。除此之外,政府又以另一种方法回赎仍然流通在外的公债,摄政王又下令重铸银币,人民可以拿旧有的4000银币,再加上1000银币面值的公债,交换重量较轻的5000新银币。
信用扩张立即的结果是投机性的繁荣。商人们大量举债而买进国内、外的商品,国内产业大幅扩张,进口增加,建筑业热络(尤其是巴黎近郊地 在这次繁荣期中,最闪亮的明星是劳的"密西西比公司"。奥林斯公爵授权该公司拥有唯一的特权在印度、中国、南海与"法国东印度公司" 的所有属地交易。公司也改名为"印度公司",劳立即发行5万股新股票。每股为500银币,购买者可以根据公债的面额来抵缴股款,而且承诺每年发放每股200银币的股息。
新股票的发行立即造成投机的热潮。民众相信劳是金融奇迹的创告者,数以千计的人在他的住宅外排队等候,试图购买价格每天不断上涨的股票。摄政王目睹这种热烈的反应,认为这是回赎所有公债的良机,于是又授权再发行30万股新股票,每股价格5000银币,购买者还是可以根据公债的面额抵缴股款。
你可能认为发行如此巨量的股票,必然会浇熄飙狂的投机热潮。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信用扩张的煽火助威下,新股票的价格在几个小时内便上涨10%~~20%。马夫与女佣可以一夜致富,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神奇的繁荣可以永远持续下去。非常令人惊讶地,纸钞的信用竟然维持了数年之久,但支持纸币的黄金与白银逐渐而稳定地流往国外。犹如所有信用驱动的繁荣一样,以通货膨胀方式发行纸币,导致法国的物价普遍上涨,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对低于国内。随着进口的增加,出口的差额必须以硬币结算,所以国内的黄金与白银存量不断减少。另外,有些人知道,"皇家银行"的黄金与白银准备金仅是纸币流通数量的一小部分,他们悄悄地把纸币兑换为银币。并移往国外的银行。
1720年,银币严重缺乏,以至于无法正常对外贸易,因为对外贸易必须以硬币结算。为了防止人们储藏黄金与白银,政府首先宣布银币对纸币贬值5%,随后又将贬值的幅度增加至10%。并规定银行的硬币付款不得超过100银币价值的黄金与价值10银币的白银。
上述禁令使政府得以暂时渡过危机,直至劳在1720年2月又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他的建议下,政府宣布禁止任何人持有500银币价值以上的硬币,并禁止民间储藏贵金属、宝石、银器...若违反规定,不仅处以重罚,而且没收收藏物。这项法令使得一些贪污的官吏们可以混水摸鱼,以一半的价值出售没收品。相关措施不仅没有恢复人们对于纸币的信心反而彻底瓦解大众的信心,并将法国推往革命的边缘。
1720年5月20曰,银行终于停止支付硬币,与劳有关的股票价格剧挫。泡沫破裂,金字塔崩塌,我相信这是股票历史上的第一次崩盘。"印度公司" 的股票价格狂跌;虽然政府尽全力挽救,但纸币对黄金与白银的价值一路下滑。商业活动完全陷于停顿,政府的每一项措施都仅使问题更加恶化。劳曾经被视为是法国荣耀的救星与英雄,现在却成为代罪羔羊而几乎被愤怒的群众谋杀。最后,他被迫离开法国,几乎没有带走任何他曾创造的巨额财富。
于是,法国成立一个紧急委员会,试图恢复金融体系的秩序。经过查证以后,他们发现政府公债的金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至31亿银币。他们又发现政府财政官员的腐败程度非常严重,某些官员被终生监禁于巴士底狱。最后,经济秩序与政府偿付能力终于"稍有改善,但犹如历史所显示地,相同的错误不断重演,造成人民的生活艰困,贵族与劳动阶层的贫富差距也愈来愈大。这些与其他问题终于导致"法国大革命" 的爆发,以及拿破仑的执政。
我实在无法克制自己不提这段故事,因为它是一个显示信用扩张对于经济影响的典型范例。经济历史上每一个繁荣/衰退循环都呈现类似的模式,仅是程度或许没有如此剧烈。经济衰退持续一段时间以后,经济活动趋于迟缓,社会要求政府必须提出"某些对策"。虽然市场已在调整。但某些自以为是的经济学家配合政府提出复苏经济的计划。
毫无例外地,这些计划会呼吁停止以通货膨胀的方式发行货币,平衡政府预算、减少政府赤字(如果有的话),稳定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币的价值。但是(永远有一个但是),为了达成这些高贵的目标,政策上必然需要以某种形式干预市场的自由运作,最后又出现新的信用扩张,于是又是另一个繁荣/衰退的循环。
中央银行的信用扩张,何以必然造成繁荣/衰退的循环呢?简单地说,它会不当地配置资源,混淆经济计算;结果,或者必须像吸食毒品一样,以愈来愈强烈的信用扩张预先防范不可避免的后果;或者,经济将趋于冰冷--经济衰退或萧条、然而,如果希望真正了解其中的发展,则需诉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你必须了解信用扩张对于基源利率的影响。
前一章,我们曾经讲解米赛斯对于基源利率的定义,它是目前物品与未来物品在价值上的比率;换言之,"将未来的物品折现为目前的物品"。在市场从事交易的个人,便是根据基源利率为基准,判断他的消费水准,以及单纯储蓄与资本储蓄的水准。换言之,基源利率将决定市场中的产品供给有多少是用于目前的消费,多少是用于未来的消费。它在市场中是表示为市场利率的一个组成部分。
市场利率会根据主要市场参与者的基源利率水准调整。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市场是一个持续变动的机制,基源利率的水准也会不断变动,它会因人而异,因市场(状况)而异。然而,通过企业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基源利率会趋于一致化的水准。
如果希望了解信用扩张如何导致繁荣/衰退的循环,你必须了解基源利率与市场毛利率之间的差异。市场毛利率是由三个成分构成:基源利率、企业家成分与价格升水。企业家成分代表债权人提供资金供他人投资的诱因部分。价格升水是预期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动的溢价(正值)或折价(负值)。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基源利率是市场评估目前消费相对于来来消费的主观价值,企业家成分是债权人根据其对于债务清偿信心所做的加码,价格升水是债权人根据其对目前与未来之货币购买力预期变动所做的加码。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保证金【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猜你喜欢
分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