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通货膨胀(率)(2)
为什么在通货膨胀预期下资产价格会坚挺?
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发生,那么还不断地持有纸币自然是很不理智的做法。因为一旦通货膨胀发生,这些钱就会贬值得很厉害。那么,人们会怎么做呢?看着2009年以来美国和英法等国家为了克服经济低迷大量印钞的定量宽松政策,以及我们国家大量投资拉动经济带来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的到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们知道,一些特殊资产是具有稀缺性特点的,价值的抗风险性也很强,于是,购买投资品、保值品就成为首选。熟悉经济的人一定会知道,金价必然快速上涨,其他资产比如房产价格的上升也将会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下,这些资产的价格自然“坚挺”。但是,这种“坚挺”事实上也预示着真正的通货膨胀即将到来了。我们说,市场预期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它是经济走势的助推剂,如果人们预期物价要涨,然后抢着购买黄金资产、购置房地产等,也会引发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提前来临和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且也增加了调控和治理的难度。所以我们国家现在把管理市场预期也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青哪些?
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呢?最常规的方法就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手段加以调控,简单说就是紧缩货币发行,控制货币流通量。我们看一下提高利息率措施,因为利率提高之后,大家把钱存到银行的意愿强了,而企业因为贷款利息高了就会减少贷款,这样流通到市场上的货币就相应减少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抑制货币的流通量。
我们再看看财政政策,比如增加税收的措施,目的也是收紧银根,把社会上的钱收拢到政府手里,使过热的经济降温。说到加税,有一点需要明确,如果用了上述手段,而且税负增加的程度还比较大,通货是不膨胀了,但经济发展也可能由此受到抑制,所以为什么很多时候通货膨胀来临,而采取加税调控措施比较谨慎,就是因为谁都不敢冒着让经济停摆的风险去过度抑制通货膨胀。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我们国家在宏观调控措施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上面讲的加息、加税等措施是调控通货膨胀的常规措施,实际上可选择的政策工具还是很多的,如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减少政府投资、平衡外汇储备等都是有效的调控手段。只是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哪个作为主要的,那个作为辅助的,各种调控工具之间怎么组合等等,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策。
谁是通货膨胀受益人?
通货膨胀时期,收入的水平往往是赶不上物价的增长,很明显,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准事实上降低了。那么,什么人可以从通货膨胀中受益呢?简单地讲,那些借款的负债者相对还是受益的,因为要偿还的债款已经大大缩水贬值了,债权人只能提出增加利息的要求,但这时你是主动的。
同样的道理,那些省吃俭用把钱存到银行的广大储户损失是很大的,当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时候,存在银行里的钱也同样贬值了。所以我们说,对于政府和中央银行来讲,应该通过加息的手段尽量减少广大储户的损失,避免出现负利率应该是一个底线原则。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受益人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是持续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不管是负债者、商业银行还是债权人、广大储户最终都是受害的对象。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看一下,一般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当然恶性的就另当别论了,这时的失业率也会降低。事实上,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低时,失业率高,我们说,在一般情况下反映出的这种关系是存在的,这个规律就是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些国家的政府在面临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的选择时,很多时候会规避后者,因为通货膨胀的危害可能是隐蔽的,而高失业率会使政府失去民心,引发社会不稳定状况会更强烈。有关资料的统计很能说明问题,美国在1828-1984年的42次总统选举中,有24次发生在物价高涨或者是物价上升期,在这24次选举中,执政党19次保住了政权。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一般民众对失业的恐惧要大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惧。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美国总统的竞选人,尤其是竞选连任的执政党和它们的候选人也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滞涨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与通货膨胀相关的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经济现象——“滞涨”。滞涨是停滞性通货膨胀,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我们单从这个词汇所代表的含义,就能感觉到它对经济的威胁和破坏力了。在宏观经济学中,滞涨还表示此时经济处于不景气、失业率迅速上升、人们普遍丧失信心但物价仍居高不下的状况。一般而言,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这一情况。目前学术界对出现滞涨的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过于信任凯恩斯主义而强调政府的作用,认为适度通货膨胀是经济繁荣的必须,从而造成政府占有过多资源并阻塞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作用,于是进一步形成了经济停滞。二是供给的冲击,由于生产成本快速上涨使得社会供给不足,在带来通货膨胀的同时还会导致产出下降。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厂商无法立即转移成本压力,在高成本的压力下,难以生存,失业率因此而提高。
我们知道,如果经济出现滞涨,治理起来就更复杂和困难。关于滞涨的解决之道,一方面是要发挥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政府适度退出某些需要市场自发作用的领域,另一方面还是需要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剌激消费和就业率的上升。通常讲,治理滞涨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大,有时还可能出现负面影响,但在综合治理的同时,辅以适度升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一般有比较好的效果。
- 上一篇:第一节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 下一篇:第三节 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