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结算价:看似简单 实际却精妙无比
期货市场收盘后,交易所按结算价而非收盘价,对每个账户进行结算。
相信很多初次接触期货的朋友,都会很疑惑:为什么第二天开盘前我的账户净值跟昨天收盘时不一样,有时候还差很多?什么是结算价?结算价怎么计算?为什么交易所要用结算价而不是收盘价结算?为什么我股票赚了一个涨停板就算一个涨停板,期货赚了一个涨停板只能算半个涨停板?为什么我像做股票一样追涨停板,明明收盘时赚了1%,结算时我却反而亏了1%?为什么非要人为搞一个结算价出来,为什么不跟股票一样就按收盘价结算?
这就像甲和乙去赌场赌博,分别交给赌场200万换取相对应的筹码,经过一天的赌博,最终甲赢了100万,乙输了100万,但当甲乙去赌场把筹码换成现金时,赌场却说,你们这个赌博结果不应该按照最终的实际的赌博结果来结算,应该按照我规定的结果(差不多就是全天赌博的平均盈利或者平均亏损)来结算,于是赌场给了甲250万,给了乙150万,但实际上甲赢了100万应得300万,乙输了100万应得100万。所以对于不了解期货结算价运作机制的人来说,这显然是麻烦、愚蠢、错误、甚至荒谬的。因为每个账户结算时跟收盘时可能差别巨大,而且大家连自己到底赚了还是亏了,赚了多少亏了多少都会搞不清楚!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结算价的解释:
结算价是指某一品种在收盘后根据当日价格波动用加权平均价所算出来的价格,此价格主要用在当日无负债结算的市场,根据结算价在市场规定的休市时间中用来结算当日交易的盈亏。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当日结算价是当日成交价格的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股指期货结算价为最后一小时成交价格按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
什么是收盘价和结算价?简单的说,收盘价就是收盘前最后一笔成交的价格,结算价就是全天成交的平均价格。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蛋疼?简单的说,为了控制市场风险,减少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和影响力。
期货是保证金交易,可利用杠杆较高,不少商品期货都5%保证金,20倍杠杆,也就是买卖100万的期货合约,只需要最少5万块钱,或者说只用5万块钱,就可以最多买卖100万的期货合约。如果杠杆用满,满仓交易,做错5%就本金亏完(5%*20=100%)。所以很多股票市场常用的,收盘前最后一分钟,通过少量资金来操纵收盘价,从而实现对于全天价格波动的操控,这种做法在期货市场上会造成极大风险。不仅对于对手盘,对于期货公司、交易所甚至整个金融体系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818期货学习网 http://www.818qihuo.com收集整理)
假如期货市场采用收盘价结算机制,一个品种全天运行稳定,突然收盘前最后几秒出现秒杀,瞬间拉涨停或者砸跌停,很多满仓的对手盘会直接被拉爆仓,不仅本金一分不剩,还倒欠期货公司钱。比如,甲在某期货品种跌3%时做空,收盘瞬间拉涨停5%,就会亏损8%,用20倍杠杆就亏了160%,也就是甲一共5万本金,却亏了8万块钱,不仅5万本金一分不剩,还倒欠期货公司3万。而期货公司不得不在交易所结算时,用自有资金去垫付客户亏损,再向客户索要追加保证金。如果客户无力追加保证金,或者期货公司自有资金不足以垫付巨额的亏损,客户在几秒之内破产,期货公司在一夜间负债累累,交易所也无法完成结算,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整个金融体系将受到破坏,整个市场将陷入一片混乱。
而如果采用结算价结算,就可以基本规避掉这类问题。比如某期货品种全天价格在1000左右稳定运行,收盘前几秒瞬间拉到涨停1050(商品期货不少是5%涨跌停板),不少满仓空单的账户可能账面上看已经爆仓了,但不用太担心,最终交易所的结算可能只按照1001的结算价来计算,等于正常交易的账户几乎不受尾盘爆拉的任何影响,而瞬间拉涨停的资金结算时却要亏损5%*所使用杠杆那么多钱。
最后提一下,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中国的期货相比股票更公平,我认为原因如下:
1.无财务造假
2.几乎没有什么内幕消息
3.T+0,随时买随时卖,随时可以止损
4.不停牌,不像股票那么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
5.可做多也可做空,双向交易,充分博弈
6.结算价结算,而非收盘价结算
7.没有流通盘的概念,理论上讲期货合约的持仓量可以无限大也可以为0
比如股票市场上常有的坐庄,就是买断大量流通盘,然后再用少量资金操控股价。但期货合约持仓量是可以无限大的,随便你多有钱,都买不完,如果试图操控期货价格,把价格抬高到一个极度不合理的地步,全世界的资金都会来做空,把你吃得连骨头都不剩,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8.极难被操纵,特别是一些大品种几乎不可能被操纵
标的物一般来说在全球范围内公平交易,有一个公允价格,且有大量套利盘抑制价差波动,比如黄金价格,是全球央行、相关企业、投资者、投机者、消费者充分博弈产生的结果,这是很难被某一股势力所操控的。
但期货由于是保证金交易,也容易出现一些股票市场没有的问题,比如操纵垄断现货,控制交割,逼仓(逼多逼空)等,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总之,期货市场的结算价机制表面上既麻烦又荒谬,实际上却保证了投资者利益和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