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入门基础知识,818期货学习网

通知公告
期货短线交易技巧图文资料个股期权基础知识券商类超级大公司开户,手续费加1分钱期权大爆发,仿真账号申请通道期货最新手续费期货最新保证金一手期货多少钱一手50ETF期权多少钱

操盘手感悟:以道驭术,以律制心,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818期货学习网   时间:2018-06-07 22:04   来源:网络转载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一)
 
矛盾和统一是后人在新立哲学中创造的词汇,究其就里,还是跳不出中国古老太极图中的阴鱼阳鱼。双鱼表象形式对立,却又相辅相成并相互转化,阴中有极阳,阳中有极阴,循环往复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矛盾统一,生生不息。万事万物,虽媒介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道”字,点非不可以及面,偏也非不可以盖全,只是看你怎么及、怎么盖了。
 
万法归宗,指的就是这个道理。金大侠小说中列述的独孤求败随年龄而递次更换的剑器,从剑“道”而非剑“术”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沉浸某个行业的专才,在多年实践中通过对兵器(工具)的深化理解,逐渐觉悟天道、走向思想升华的过程。既然道理不虚,我们便将金庸小说中演绎的对兵器“钢厉摧坚---柔可克刚---大拙实巧---不滞于物”四个阶段,借鉴到交易的世界中,参照一下做手对于工具的理解晋级,也来个阴阳相成、矛盾统一,以为参考,以图觉悟。
 
说外人我没有发言权,只能抛砖引玉说说自己,让诸位在交易的世界中对照上文也有个参照物,看看自己在哪个层级,需要如何改变。因无独孤求败那般的天赋异禀,自然也没有那种理想化的顺利与成就。全般对照定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模糊来看,我的交易生涯进程中对于工具的不断理解和循序感悟,还真是如此玄机般按照这个层级顺序,不得跳跃而一步一步走将过来的。
 
第一个“钢厉摧坚”的层级,对应做手来说,就是过分依赖工具却并不真正了解工具的阶段,那是一个还根本谈不上了解自己、了解市场、悟道自然的莽莽阶段。做手在这个阶段流连的长短,取决于个人专一勤奋的程度、天赋悟性和危机爆发的时机。
 
这个层级中,我经历了交易生涯中第一次大的浮沉,而走出这第一个层级我用了2年的时间。1992、93年的国内券商营业部,只有大屏幕报价机和高高挂起的两台电脑显示成交回报,没有供你单独分析的PC和分析软件,更没有什么大户室。人们每天除了看报纸、听广播,就是扬着脑袋看大屏幕,红了鼓掌、绿了打牌(大陆股市有别外盘,是红涨绿跌),真正以认真钻研的态度对待交易,或者懂得怎样学习才能得到更好交易结果的人实属凤毛麟角。由于萌芽期的狂热和酷爱钻研的天性使然,那时候的我已经开始大量阅读港台翻译版和港台版的专业书籍了,而盘后坚持用坐标纸手动制作个股和大盘不同周期的技术图表更成了每日例行的功课。
 
92年底将第一次买入的原始股中的一半在一级半市场中暴利落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了台长城0520型号286辅助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以掌握大势情况和个股的波动特征。
 
当时,不但那仅有的几百个股民,就连所在券商营业部的经理都经常要从我这里咨询市况和打探统计结果。这种先人一步开始的技术分析,以及因市场中很少人懂得技术工具应用等原因的共性作用下,操作起来如有神助,我那第一桶金便也翻着滚的增加着金的厚度。
 
技术分析方法仿佛成为了我幸运发现的九阳真经,各种工具指标更仿佛成了我手中的倚天神剑或屠龙宝刀,半桶水的无知崇拜使得我越来越倚重于工具,自己早已迷失在走火入魔之中。
 
这种金钱快速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缘于中国股票市场初期的极度不成熟,而这种极不成熟的结果就必然是后期出现的大起大落,这就是辩证,这就是阴阳。盈利越多,对工具的崇拜和依赖越深,自己也开始在从未见过的巨大利润面前神化自己,全然无视风险的悄悄将临。屡战屡胜和大量颂歌之中,井底之蛙的我开始在T+0且没有涨跌停板的规则中,利用券商透支(融资融券或者margin放大交易的原始阶段)的潜规则开始最大限度地放大资本和人性,将自己一步一步推向深渊。
 
结局不言也知,最终在市场熊市演绎到1993年底时,因对工具的盲目执著,以及根本没有严格的资金管理体系和止损保护机制,不但赔光了一年半以来在一级、一级半、二级市场合计赚得的100多万利润,还因为价格的跳空导致的中空券商停损价位无法成交而产生了对券商近40万元的欠款。知工具其然而不知工具其所以然;只凭武器尖厉而奋勇拼杀、一味向前;半知工具、半知规则;不知市场、不知自己;在更强大的力量面前,就算真拥有了宝刀屠龙也是枉然,失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在接下来那难以忘怀的艰难岁月中,在痛定思痛的孤独反思里,1994年8月的井喷行情后,我没有象以往那样跟随井喷而兴奋交易,反倒在真正科学的学习和感悟中不知不觉间进入了第二个“柔可克刚”的层级。那是一个理性学习和不断累积的过程,是先加法、加法再加法的过程,是从简单走到了复杂再走到极度复杂的过程,这个层级花费了我12年的时间。
 
数年前我就已经将自己从每日近百封的投行、券商研究报告中解脱出来,这并不是说我同意全球债券大王Bill Gross的观点,对基本面分析预测进行彻底否定,而只是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重剑而已,关注的焦点自然因工具的改变而起了变化。条条大路通罗马,工具总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应用的如何还是在人,迁怒工具不是担当。回帖和来信中有褒奖赞许,有疑难提问,也出现了否定和批评。对于一个做手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否定和批评是何其难能!因为只有否定、批评、挫败和坎坷才可以促人思考、促人觉悟、使人提高,但前提是真有价值。
 
对于一来信中言及我这种写作风格“太不专业,应多进行一些基本面的分析”,我十分认同。我自认是职业做手而非专业分析师,我并非巴老所谓的“旅鼠”,用着学校中学来的同样的原理和公式,与专业的大行分析师们一同去推导和追逐同样的结果。真正能将基本面分析工具运用的深入浅出、出神入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得出自己的结论,才是正确地运用基本分析工具的态度,而不人云亦云能洞彻先机者又有几人?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16年的交易生涯后,数以十万计的投行、券商、机构分析报告阅读过来,写个貌似专业的基本面分析报告,小事一桩,但那一定只是外行看来十分专业的从众之言而已。我还是用回我自己的工具吧。因为只有从适合我的工具应用中,我才可以根据经验得出更加接近事实的结论,来筹划应对措施,对交易而言,如何应对才是重中之重。
 
不可否认,市场中还是有着少数拥有多年丰富经验的分析师,他们也经常对大量即时基本面的数据进行筛洗,给出判断前瞻,喜欢基本面分析的可以自己甄别。但如果在基本分析报告的汪洋大海中,还不懂得甄别,那真的还是从小学脚踏实地学起吧。
 
但无论钟爱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系统交易,都切忌不可对工具“着象”,此是忠言。比如说,我喜欢历史和人物传记类书记,巴菲特是我辈特例,也是我所敬重的,所以他每部相关书籍更是一个不落的购回深读品味,其中最为喜欢的是他每年亲自写给投资人的年报讲演集锦,得到感悟很多。但说起来一定会为常人不齿的是,至今我仍然对其选股的规则只是模糊记得大概,这书是不是白读了?实是不然。
 
读传记不是浮躁的想去拷贝人家的方法一朝暴富,而是要用扬弃的态度去粗取精,要读出内涵其中导致人家成功的理念,然后端正自己的态度,再结合自己的方法去进化升华。形式和方法是最不重要的部分,大路何止条条?所以,无论交易还是分析,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切忌不可“着象”。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美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是一个专一而却略显愚钝之人,总是要在自己的坎坷失败中方可得到升华感悟,而那些更加智慧的人总是可以从别人的成功失败中得以晋级,缩短人生悟道的进程。这里,将我的交易生涯历史和阶段性对应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与我类愚钝者无益,与智慧者便是幸事一件了。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二)
 
知工具其然而不知工具其所以然,只是依赖武器的尖利和一股初生牛犊的勇气,如莽汉般有勇无谋的奋勇拼杀、一味向前,在远比武器和勇气强大无数倍的市场(自然)力量面前,失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在接下来那难以忘怀的艰难岁月中,在痛定思痛的孤独反思里,1994年8月的井喷行情中,我没有象以往一般跟随井喷而兴奋异常、频繁交易,而是在学习和感悟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第二个“柔可克刚”的层级。那是一个无休无止的学习、统计、了解、思考、理解、感悟的过程,那是一个从简单走向复杂、再从复杂走向复杂极限的连续加法过程,那是一个将十八般兵刃无数次一个个拆下来、再装回去,以期真正了解工具的不同工艺和最佳用途的过程,那也是一个几近尝遍人间滋味、心态逐渐走向平和的阶段。
 
大大有异于第一个层级的是,这第二个层级竟然用了我整整12年的时间。一转眼,白驹过隙,果如圣人川上所曰:逝者如斯夫也!
 
沉重的的打击纷沓而至之后,人无时无刻不在从各种角度感受着从巅峰跌落谷底、附影随行般的痛苦。当股市神童已巨额负债的新闻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原来那些整日盘踞在你周围共享你胜利成果的所谓朋友们,那些一直贴靠在你身边希望靠你完成破格获取梦想的发小和同窗们,那些原本八杆子打不着、却转弯抹角凭关系找上来的名嘴张三、大户李四们,那些一直都将你奉若衣食父母、并待若上宾的券商经理和员工们,无不有如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你,原因不言自知。
 
当理性告诉自己悲伤和痛苦并不能起到任何实质性帮助的时候,基因当中的冷静和顽强底蕴发挥了作用,我竟然很快从思绪的乱麻中找到了错误的头绪,并立刻开始了真正理性学习和纠偏的过程。1994-1996的两年间,从研究西方200年来的金融发展历史开始,读马克思的«资本论»、马歇尔版和后来曼昆版的«经济学原理»,了解各个国家股票市场建立后发展的不同阶段、升跌幅度和转化周期,统计地域性市场和非地域性市场的关联关系和关联比率,对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正负相关规律进行统计,将所有的技术分析指标从公式推导其最有针对性的用武之地以了解其本质,将所有的指标在不同的市场进行不同排列组合的参数测试。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要从根源上了解市场真正的游戏规则、本质、推动力量和内在规律。有一句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老词儿叫“痛并快乐着”,用它来概括那一段时间人的感受是最贴切不过了。
 
苦心人天不负,债主券商的老总竟然被我感动,暗地里将我的执著和失败后的两年熊市中仍然年年翻倍的情况推荐给了他正在北京组建基金的一个朋友,这个意外也就促成了我后来的的私募生涯。那是我人生中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那是视野眼界得到拓展的机遇,那也自然成为了我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
 
1996年之后的这6年中,通过与券商、银行、上市公司、证券媒体、证券监管机构、证券登记部门、公募私募基金同业、长期和临时拆融机构以及枪手名嘴的频繁交道中,开始了解中国股票市场初级阶段市场潜在的运行规则和内幕,我们当时戏称之为“从计划、运作、采买、制作、宣传、公关、销售的所有环节里走了一圈”,多如牛毛的黑幕事实令得团队中的很多原本理想化的成员大失所望。
 
老板是美国一家名牌管理学院毕业的海龟,虽然他后来因为政治原因牵扯而出走国外渺无音讯,但是直到现在我仍然一直用“智慧”二字来定义我对他的评价。几年后我们才诧异的得知,这个领导着我们管理着10多个亿资金的老板,竟然既不是金融专业,甚至也没有在这个行业中有过任何从业经历(据说马云对IT专业也门外汉一个),但他却深刻的了解着运作生意的法则,精通对于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应用,更因特定的家庭背景原因而有着对政治深刻的理解,以及高超的筹措整合资金的能力。
 
我们这几个团队成员,无一不是老板从不同城市中选拔上来的,而标准就是,必须拥有数年优秀实战记录、操作过100万以上资金、必须有过大的失败经历,各自交易技巧和交易特点不可雷同,必须是35岁以下。从这选人的简单条款,智慧者应立刻可以看到潜藏深处的高明理念,愚钝如我,几年后方有所感悟。
 
第一年下来,团队中这些各有绝技的年轻人,几乎都在越来越多地了解了交易内幕和行业潜规则之后,否定了自己原来对市场的定义和认知,从而放弃了对基本分析或者技术分析工具的坚定信念和执著学习。唯独我这个傻子,却以“每只个股都可做假,但一千只股票不会在同一时间做假”为理由始终坚信整体股市(不是单个股票)有其符合自然的运行规律非人力可以逆转,并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整体大盘趋势的研究上。但是,正是这份异类的执著,导致了更大份额资金向我的划拨管理和团队领头人的职位。
 
一年多还完债务,几年后完成所谓的原始积累,2002年举家移民。近些年来,在货币、指数、期货、期权、债券等各广泛的市场领域中对琳琅满目的品种逐一尝试之后,再次为之前只是扒在井沿儿上就已经牛的一塌糊涂而感到面红耳热。细细总结,这些年来最大的成绩,其实就是因对工具的重新理性剖析和应用测试后,认知得到了升级,从而导致了对于工具应用层面的由刚转柔。
 
其间,虽也几度朦胧感觉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虽然对于工具已经从被动的依赖转为主动的支配,但还是没有突破工具的层级,仍然在复杂---更复杂---最复杂的道路上低着头,前行着。
 
这个阶段,最集中的工作,就是针对自己的交易系统的建立,以及后续的不断测试和修改完善。专业人士经常放在嘴边以昭显专业的交易系统,其实就是基于某种理念,将根据经验总结出的阶段性市场规律,用大量测试和统计来确定概率后,进行的交易信号系统化、集成化。
 
加入私募后,因为偿债终于有望而信心重拾、踌躇满志,因对推荐人、雇佣人抱有感激和回报的欲望,因对庞大资金所有人的责任,更因为对行业的热爱,自己开始偷偷地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那个年代,交易系统在国内还是个令人耳感生疏的名词。科技的进步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分析软件,这大大缩短了交易者统计工作所需的时间,起到了工具优化的作用。
 
但是,市场中大部分的投资人同时也被软件所有者广告词中刻意的用词误导,都误将分析软件当作了交易系统,何其谬也!何其可恶!何其可悲!尤其是某些分析软件公司,别有用心的重点宣传其交易信号的准确度,并贯以动人心弦的名头称谓,更是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这种小噱头,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智慧,正常人应该都可以理解。要是你,真正让你能够赚钱的系统你会拿出来卖给别人么?秀豆了?脑子进水了?早比谁都敝帚自珍的自己揣着、掖着、藏着了!
 
分析软件当然有其辅助分析和便利统计的功用,但那些被冠以交易系统之名的东西拿出来卖,低价的是低档扯淡,高价的是高档扯淡,区别只在于扯淡者运作手法高明与否?是否懂得用复杂和高价抓住人性的软肋而已,实质都是一样。在交易系统建立初期,虽然前人一步,但抱着的却是“一招鲜吃遍天”的错误观念,全然不知作为理念的道可不变应万变,但作为技巧的术则必须以变应变。
 
将自己几年来的所有交易记录和留存当时的对应手制或打印图表翻腾出来之后,首先根据当时进出交易的不同原因进行归类,也就是根据买卖时市场显现的技术指标组合规律进行信号分类,然后对所有分出类别的信号根据实际交易盈亏结果进行统计,得出第一组实效统计结果,确认系统信号之后,开始用信号套入大盘和所有品种进行模拟测试,再得出一个理论统计结果(本来有软件工程师可以帮忙做个软件,那测试起来就快太多了,但就是怕秘籍泄漏所以宁可愚笨的手动测试,但却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更多实际感觉的好处,福祸相依,果不其然);然后再用这两种方法随市场发展不间断地增加测试,以期达到数据越多统计结果越接近于现实的目的。
 
一段时间内,效果出奇的好,但随着后来市场演变形式的复杂程度增加和阶段性形式停留市场周期的缩短,我感受到了交易系统的弹性是交易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就产生了规则和人到底哪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平衡也摆在眼前。出国后,同一系统在不同市场中测试又出现了概率不达标问题;一个阶段完善后,达标了,但在同一个市场的不同品种中概率又不达标了;建立复杂的单独对应系统之后,系统信号开始稳定。
 
一个阶段完善后,达标了,但在同一个市场的不同品种中概率又不达标了;建立复杂的单独对应系统之后,系统信号开始稳定,但问题又来了,品种繁多,系统繁多,买入卖出信号的大小分级涉及对应投入资金大小的匹配,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跟随的进可攻、退可守的资金管理策略,都是系统中的内容,这品种太多、系统太庞大了,统计起来靠自己的力量,时间精力都不可能达到力可从心;找软件分析师?还是存在之前提到的问题,因为优秀的术一旦被公开了,就一定会失去应有的正确概率和价值,因为零和游戏的规则绝对不允许大多数人都赢利的事实。
 
总之,系统逐渐稳定,但即使再热爱,繁重的工作量也让人没有喘息之机,隐约觉得就是哪里不对,真理不应该如此复杂。再说,那个交易系统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作为主观能动性代表的、建立交易系统的那个人,还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修改系统的细节配置,那就证明人还是最重要的,人也可以修改规则,那建立规则(系统)意义何在?人和系统如何平衡、和谐?正是这一切,无人可谈,无人可问,只能自己思考、感悟,于是我困在这第二个层级里长达12年的时间。跳出去,缘于又一次错误导致的顿悟升华,方知失败果真成功之母。
 
在这个以理念为中心的博客里,你将极少会听到关于买卖的具体原因和资金管理具体配置的细化说明,我与大家分享的都将只是自己多年沉浮得出的理念和感悟,大家看到的也将只是一个交易者走过的道路映射给你的那面镜子,以资参考。大言不惭却是实事求是的说,大家应该是十分有幸,我在那个自己困惑的时期是多么需要有过经历的人来指点、来引路,但是我没有那个运气,也是市场初期阶段,人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使然。
 
全聚德的鸭子再好吃,也不能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如果你是带着破格获取的目的,想从这里得到普通人眼里所谓的实惠的话,那一定是进错了门。而且,如果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浮躁目的后面的错误思维方式,你将永远停留在那80%的“肉头”队列当中,不得解脱。而那扇你找的门,也永远不会为你无缘无故的轻易打开,因为真正有效的术,一定是一个交易者无数经验、沉浮、历史和血泪的结晶,怎会公之于众?扪心自问,破格获取,你凭借的又是什么?即使给你了,别人的系统和你会和谐共振么?
 
对于一个可以长期平稳盈利的交易者来说,术不可言,只有道,才是可以探讨和言传的。但矛盾而可笑的是,道却是永远不能用言语彻底表述清楚者,智慧如老子也是不能。好在矛盾中必有统一,统一之处在于有了参考之后,你可以自己思考和感悟,毕竟上天赐于了每个人觉悟的权利。
 
一年中,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在尝试与品种市场的共振程度,所以盈亏比控制的好也没有大的盈利获得,真正的盈利来源于每年那一次、最多两次个人与市场真正和谐的共振,那时候才可以将资金充分的释放出来,获取最大收益。所以,海龟法则创始人、七八十年代著名基金经理理查德丹尼斯有云:95%的盈利总是来源于5%的交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三)
 
系统逐渐稳定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那就是,对交易再热爱、再执著、再热忱,人的精力和体能也总是有一个Breaking Point的。日趋复杂的系统、日益繁多的信号、日益繁重的信号对应资金管理的工作量,让我越来越没有喘息之机,人开始一天天退化成磨道里的驴,逐渐脱节了交易以外的正常人的生活。
 
理智告诉我,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真理不应该如此复杂,睿智先人早已告诉世人的Simple is the best,我从开始就深以之为然,但却始终找不到与之契合的交点。也许有人会说,你在取舍之间选择建立软件系统不就解决了?好,就算我两害相权取其轻,放弃了自己的敝帚自珍而建立智能信号交易系统,走出了人为将工作繁重化、复杂化的牢笼,那么另外的这个问题就根本不是科技可以解决的了。
 
那就是,规则与弹性,系统与人。这个系统弹性的问题在我针对第一个问题有了取舍之后,开始真正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因为这已经不涉及取舍,而是没有答案。既然交易系统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作为主观能动性代表的、建立交易系统的那个人,根据术必以变应变方有效之原则,一定要不停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系统的细节配置)才能与市场更契合地共振,方可保持长期平稳盈利的状态。既然如此,那就是说,人应该是利用交易媒介完成盈利的过程或者要素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好,那么系统还有存在的价值么?既然系统总是需要人来不停的弹性修改,那就是说系统制作人为了控制人性和实现交易信号化、规则化、纪律化而制定的规则,还是可以被系统制作人随时随意的主观修改,那么规则还有用么?有了规则不也只是流于形式、名存实亡?但不要规则的话,交易概率的统计如何进行?交易者的人性如何控制?如果系统规则和人的弹性是缺一不可的,那人和系统、规则和弹性如何平衡、和谐、互补的共处?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苦苦思索之中,无时无刻的困扰着我的神经。
 
我的一位同道友人,在其30岁时自费出国,迥异常人的在美国用了近10年时间完成了应用统计学、电脑工程学和应用金融三个硕士以上学位,那些年中曾一直被身边那些大都拿到一个学位后就开始进入国际大公司工作、工薪水平日渐增长的所谓精英相识们,笑为书痴和恐龙。
 
然而,他却是我业内交往中被我定义为“智慧”的五人之一,他后来的行为和成绩也确实令得那些先行高薪的俗人们大跌眼镜。学业完成后,他请其导师帮助推荐他进入了华尔街一家盛名已久的基金公司工作,半年时间偷拳取经了解了基金运作流程,将自己10年来一直研制测试的针对美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捉对Arbitrage交易系统”推出,与几个投资人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并在成立之后的前四年中取得了年平均32%的优秀收益业绩,导致基金规模暴涨。
 
针对规则和弹性,我们这些年通过电话、网络、促膝,不知进行了多少次交流和讨论。虽然交易主要针对市场和切入市场的视角都截然不同,但二人共性中都拥有着交易者必须具备的“开放心灵”。我们交流探讨的内容很少涉及到具体形式的范畴,大多都集中在交易的理念和原则方面。与我一样,当时的他也是系统弹性的卫道士,每天盘前盘后自己坐在盘房中工作的时间总是超过12小时,核心内容就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修改系统参数配置,以保持系统与针对交易市场的共振率指数。
 
2005年是他的基金运作的第五个年头,但在市场上涨趋势当中,他的基金却出现的第一个亏损年,而且幅度不小。那是我交易成绩很好的一年,针对当时他提出的规则与弹性的困惑,我只是在平衡二者关系方面给了他一些自己的感受,但也同时中肯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还在赢利保持,但也对这系统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困惑,没有找到可以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我们都在思绪的迷茫徘徊着。
 
每天12小时以上的工作坚持,再繁复也从不停止的系统测试和完善,结果是资金还在保持着年复一年平稳的增值,但矛盾的思绪,始终没有答案。这第二个层级的12年之中,我将加法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极限,虽然懂得并应用了柔以克刚,却也同时极尽了复杂的能事。跳出去,竟然又是缘于一次交易中比较大的错误(是错误而不是失误,之前提到过货币市场的错误导致侵吞了黄金、原油上几乎全部的收益,根本原因就是规则和弹性迷茫的碰撞)导致的顿悟升华,知失败果真成功之母之后,开始逐渐释然于自己的错误,释然于繁复,释然于形式,悟得大道至简之真理。2007年中至今,一直在做着所谓交易系统的去粗取精,秉承扬弃的态度不停做着减法的工作,终于初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端倪。
 
有规则而无弹性,犹如有骨骼血肉而无灵魂之行尸走肉,系统必将与日新月异的市场走向脱节,概率也必将失去其与市场共振有效的准确性;有弹性而没有规则,犹如精神缥缈而没有骨骼血肉可附的异灵魂魄,系统必将因其空中楼阁而摇摇不定、没有片刻安全可言。“风摆荷叶根不动,漂泊浮萍总无根”,我们要做什么,不言自知。某日,突然顿悟,进出场的条件、假设形成的交易信号不再重要,对于行情预测的对错也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交易者必须学会了解自己的自然般涨落周期,并用规则予以理性应对。
 
在自己潮落周期应用资金管理的规则控制交易者的期望侥幸心理,不但要坚持止损的执行,更要用这些规则将交易仓位、交易频率、交易损失同时降到最小,直到转化产生;在自己潮涨周期应用资金管理的规则理性平衡交易者的贪婪恐惧心态,用规则去对待仓位的敞口和关闭,将交易仓位、交易频率、交易盈利同时提升到最大,直到转化产生。预测市场不再重要,了解自我成了核心。
 
具体的减法细节不在这里赘述了,等到大家也经历过了、真正理解了、从心里认同了,我们再交流吧,否则,那将还是一种渴望跳跃和捷径的浮躁。圣人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实真理也!不从根本上纠正自己的态度,再演变期间的过程和形式,也无法改变终生“为民、为麋鹿、为鱼肉”的事实。
 
另外,“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中表象后隐含的“拙”字所代表的含义,还要啰嗦几句,它与芸芸大众耳熟能详的“勤能补拙”中的“拙”字有着本质的区别。此隐含之“拙”,乃常人眼中之“愚”,实质却是以简化繁、以重克轻、以本制表的“大巧”,是经历无数牛熊、无数沉浮、无数苦思之后的回归。人之常谓“勤能补拙”,总是不能苟同。无疑,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告诉我们,勤劳、勤奋都是美德,在结果和程度上来说,勤劳勤奋者也往往优于同等智商情商之不勤劳、不勤奋之人,但是,勤劳和勤奋与成功没有原因和结果的简单等式关系,其中缺乏的必要条件是思考和觉悟。阳光下确实没有新事物,但历史也不简单等于未来,400年前的智者弗朗西斯培根不是早就告诉我们了么?
 
得其“意”而开始忘其“形”之后,终于有幸觉悟,踏进得这“大巧不工”的“拙”之层级殿堂。多年以来,虽仍还只是在这“大拙实巧”的前院徘徊感悟,未能进得中庭,但总是感悟有加,自觉日进。彻底参悟是远待时日了,至于友人问及何时可跳出三界、晋级空无,早已成了一个模糊的理想,不在个人思虑当中。历经此多沉浮之后,懂得万事万物不可心浮气躁、求急速进的道理,也知晓觉悟天道必是水到渠成之事。尽人力而听天命,结果非我等可彻底掌控,尽心尽力才是根本目的和行为标准。
 
佛塔、圣杯,都早已根植在你心中久矣,唯不周山无巅,但它却真实而永远地矗立在那里
声明:
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1317369179@qq.com 我们将迅速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818期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18qihuo.com/qihuo/zatan2018/9348.html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保证金【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上一篇:均线,从来不是用来买卖的! 下一篇:期货交易心魔

联系我们|投稿中心|广告合作|网站地图|免责声明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4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