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自己并不是为市场而塑造的,交易者进入市场前是根据特定的生活环境而塑造的,塑造的过程中必然包含一些非常不利于交易的性格特征。比如追求群体认同,兴趣外生而非内生等等。交易者和过去环境互动的机制和将要和市场互动的方式截然不同。
要能够成功的在市场中交易必须根据市场来塑造交易者自身,比如放弃追求群体认同,兴趣内生而非外生,以及改变特定的人类天性,比如经常自省承认错误,又能执着于追求高赔率机会。
然而想象一个先是4小时内根据市场塑造自身,又在其余数个小时的社会生活中根据环境塑造自身的交易者,这对谁而言都是一个大难题。煽动力很强的人都很适合做传销或者从事落后国家的政治活动,但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中做到出类拔萃就闻所未闻。
关键在于,市场不接受交易者过去和社会环境进行互动的那种方式,所以交易者只能调整自己,连折中的途径都没有。
想象一个交易者严格控制风险,经常反思自己的错误,完全理解身为一个人的易错性。然而却在生活中独断专行,目中无人,因为自己是唯一的理解易错性的人,得到别人都应该听命于自己的结论。这就是自相矛盾。所以人在社会中的行为,考虑到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互动方式不同的因素,应该完全和人在交易中的信念吻合。
于是交易者实际上是只面向市场环境塑造了一个真我,而面向社会环境的自己也是同样一个真我,这样就不存在精神分裂的危险,情绪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而且交易者可能得到来自交易的奖励。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交易者的“我”都是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某种兼顾塑造类型,在三层反馈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情绪管理的问题。一方面在很多社会环境中让自我意识承载很多价值,然而这么做在交易中就会犯很多错误,这就是精神分裂,原则不一。原则不一有很多问题,它很难投机取巧,会让一个人的索引系统紊乱,效率下降,因此原则不一的人往往成就有限。
所以从社会环境看成功的交易者必定很奇怪,但他们却都是为尽量适应市场环境量身打造的。
自我意识在交易中一文不值,但在社会环境中却是一个交互基础,不能完全放弃社会交互,但又要在交易中尽量消灭自我意识,于是只能保留一部分具备性价比的内容。完全基于虚荣心这类部分应该完全清除。和强大的市场进行交互并不是任由其摆布,而是学习从成为控制者的角度实践交易,求饶,愤怒等互动方式都不再有效。交易者不是通过讨好市场活命,而是通过控制。
因此交易实际上磨练了最独立的人格特征,其行为总是反应本质上自身看待交易的方式,而不受任何社会环境的影响。胡适先生说,精神独立的人最强大。对交易而言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