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入门基础知识,818期货学习网

通知公告
期货短线交易技巧图文资料个股期权基础知识券商类超级大公司开户,手续费加1分钱期权大爆发,仿真账号申请通道期货最新手续费期货最新保证金一手期货多少钱一手50ETF期权多少钱

基本面分析的精髓在哪里?(3)

818期货学习网   时间:2017-07-03 21:12   来源:《走出幻觉走向成熟》



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兼容性

 

在股市上,当你有了绝对的止损点后,就不用再考虑其它防范风险的方法了。事实上,止损点换来的绝对不只是对风险的控制,他对获取更大的利润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金融帝国

 

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利润),但我知道地有多厚(由止损决定的亏损)

——金融帝国

 

自古以来,交易者就分成了基本分析派与技术分析派两大阵营,从而展开了一场孰优孰劣的争论。有人提出,为什么就不能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兼容起来考虑问题呢?难道非要在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中进行二选一吗?

 

基本分析从价格运行的根本原因入手,可以在运行方向与幅度的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而技术分析从价格波动的本身入手,对于具体点位的把握有一定的优势。那么,如果用基本分析进行品种和交易方向的选择,然后在通过技术分析来寻找具体的买入点位岂不是更好?理论上讲,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当一只股票基本面显示该股应该大幅上涨,而现实的股价却在不断的下跌时。我们不妨先不要逆势买入,而是等到该股技术上摆脱下降趋势再买也不迟。要知道我们手上那点可怜的资金,完全没有必要像基金管理人那样逆势吸纳。

 

至此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如果买入后该股又继续下跌该如何呢?基本分析的本质就注定了其不可能存在弹性,我们很难将止损思维与基本分析兼容起来。基本分析是因为“便宜”而买入,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因为更便宜而卖出呢?按照巴菲特的说法,当其买入的股票出现下跌时,不过是给他一次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的机会。由此看来,基本分析大师通常是不止损的。

 

那么,基本分析大师又是如何防范风险的呢?按照林奇的说法:假如你手中的十只股票有三只是大赢家,他们就能弥补你其中一两只的损失和六七只表现平平的股票。对于巴菲特而言,也有一次性投资中使用其合伙公司资金不超过25%的原则。由此看来,基本分析大师是靠分散投资来防范风险的。如果持股时间超过一定尺度的话,那么系统风险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毕竟指数没有不能逾越的顶部。那么基本分析者,完全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非系统风险。

 

在股市上,如果你有绝对的止损点,那么分散投资的意义不大。但如果是在期货市场上,即使你有止损点,也必须要考虑到分散投资的问题。事实上,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的搭配,并且让这种搭配能够适合你的自身要求以及市场环境。对于交易而言,你必须将买入、持仓、卖出组成一个环。即使这样也不存在能够保证一次见效的交易策略,那么我们还要将这些众多的环组成一条链。一个人交易做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他的交易链是否很好。

 

既然没有能够为单次交易负责的方法,那么技术分析只能靠多次运用来实现他的价值。而多次使用技术分析,就等于形成了一个交易系统。这时就出现了盈亏同源的问题,利润不再是利润,而只不过是收入;亏损也不再是亏损,也只不过是成本。这时如果我们在付出多次成本后,又放走了属于我们的利润,那时我们最终只能是出现总体亏损。

 

我们在规避了亏损的同时,可能也会放走潜在的利润;而如果放走了利润,就绝对不是没有赚钱的问题。因为我们如果不能用必然的利润来对冲必然的亏损,那么我们只能出现亏损的结局。对于交易系统而言,并不可能每次买入信号都能够有基本面的配合。

 

即使是最好的基本分析者,也不可能对所有品种都能够做到清晰的分析。这时采用基本分析就会存在放走黑马的可能。如果你只使用基本分的话,那么放走其他的黑马并无可厚非。但如果你放走的黑马,恰恰是你由技术分析构建起来的交易系统所能够捕捉的话,那么这对你而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损失。按照“盈亏同源”的理念来看,放走利润和出现亏损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要知道,放走一次利润可能会出现数次亏损无法对冲。巴菲特可以放走网络股的利润,毕竟他有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但趋势跟踪者如果放走网络股的利润,那么他该如何对冲曾经多次无效止损的成本呢?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融合起来应对某次特定交易的可行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结合起来组建一个能够循环使用的交易系统,就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何况每一种交易方法不但有其优势,同样也有其成本。如果我们不伦不类的将不相干的交易思路融合至一起,就会出现众多基本面因素加上一个紧密止损点的可笑局面。要知道任何基本分析都不能保证价格不会反向波动百分之几。

 

在我看来,每一种特定的交易方法都应该有其适合自身的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策略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成本。以止损策略为例,这种思维不过是把可能的错误当作错误来处理,自然这里就会存在“误杀”的可能。风险防范策略本来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只要能够对你的整体系统有效就可以了。比如,在雨天出行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直接打车;也可以选择打一把雨伞来乘坐公交车;还可以穿上雨衣骑自行车。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穿上雨衣,再打一把雨伞,然后打车出行。

 

我相信对于任何交易者而言,最难接受的风险防范策略就是止损点,这意味着交易者必须放弃本能对确定性的追求。我也是经历了数年的寻找用其他方法来防范风险都无效之后,才心甘情愿的使用“无条件”的止损策略。最早我用买入业绩好的股票来防范风险,结果业绩好的股票也是可能出现大幅下跌,这时我无法防范业绩滑坡和虚假的风险;后来我采用买入长期下跌的股票来防范风险,结果弱的股票通常会更弱;最后我用择强太弱的方法来买入股票,结果同样还是不能够保证不会大幅亏损。

 

没有办法,我只能放弃确定性而接受无条件止损。要知道止损策略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我的经验表明超过半数的止损通常都是无效的,而且超过半数的买入(开仓)都会产生止损的结局,甚至卖在地板价上也是经常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也获得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业绩差的股票我敢买;价位高的股票我也敢买;大幅上扬后的股票我照样敢买;几乎没有我不敢买的股票。道理很简单,无论一只股票长期的风险有多大,对于我来说短期的风险都是一定的,那就是止损点的幅度。

 

而理论上来讲,除价格走势本身外,没有任何选股策略能够对减少触及止损点的次数有效。事实上,市场上很多快速上扬的股票、高市盈率的股票、价位高的股票,他们的庞大利润经常都是无人认领。一个简单的止损策略,就能让我不用忌讳这些风险。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股票不但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巨大的风险,反而是一种最安全的选股策略,至少这样的股票通常更有大幅上涨的潜力。哪一类股票中持股的散户少,那么哪一类股票的风险就小。根据我这十多年的经验,当牛市结束的时候,价位越低、涨幅越小的股票,下跌的速度就越快。

 

从交易者的信念体系来看,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也是截然不同的。技术分析属于统计学范畴,通过具有概率优势并且富有弹性的方法来实现获利。对于一个好的技术分析者而言,他可以完全不用考虑未来的走势如何,利润来自于不断的试错。而基本分析则不同,他是通过指出未来市场“应该”运行的方向与幅度而实现获利的分析方法。由此看来,基本分析者是必须能够“看懂”未来走势的人。

 

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你以试错的心态来实现止损时,同以分析和预测的心态来实现止损时,心理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分析和预测而言,止损能够给你带来一种挫败感。一次止损还好,但如果是连续多次止损的话,那么这种挫败敢将会变得难以让人接受。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让我亏损最惨重的交易,通常都是我最有信心的交易。当我得知越多看好的理由时,我就越难实行无条件止损。

 

毕竟应该止损的时候,我的那些看好理由通常都还存在。如果不等到价位低得已经使我伤及元气的话,那么这些向好理由通常是不会消失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由于过多的了解一只股票的优点而产生感情时,那种保持弹性的转变将会越来越困难。

 

对于我们这些个人投资者人言,如果你没有与众不同的信息源或价值观的话,那么当基本面与现实走势分道扬镳的时候,永远相信现实走势!市场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毕竟所谓的“理”是由市场来定的。当成为废纸的钾肥权证还有人愿意用0.1元的价格来购买时,你会作何感想?如果是保证金交易的话,除非你有足够的资金和足够的耐心支持你与“不合理”的波动对抗,否则还是不要和市场讲理。如果市场已经不理智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非理智不可。在市场中交易时间越长的人,往往就越能敬畏市场的力量。

 

消息面与未来走势

 

一根火柴能够引发一场森林大火,并不取决于这个火柴,而是取决于当时森林的状况。

——交易名言

 

如果市场上有利好(空)消息公布,那么我们可以预期第二天会出现高(低)开的行情。但是高开以后市场会如何运行,就不是消息本身能够决定的。这说明消息本身,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任何的操作提示。我们只不过提前知晓第二天可能出现的盈亏,而我们对这种盈亏根本无能为力。

 

一根火柴能否引发一场森林大火,并不取决于这根火柴,而是取决于当时森林的状况。没错,同样的消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公布,产生的结果可能也是截然不同的。在我看来,市场对消息的反应要比消息本身(对交易者的提示)更加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十年来,股市消息面与未来走势特征的分类。

 

第一类,组合调控,最终见效。案例一,1997年上半年,管理层用“十三道金牌”的组合拳给市场降温;案例二,2005年,管理层陆续推出多种利好为持续低迷的市场打气;案例三,2007年,管理层用多种政策调控近乎疯狂的中国股市。

 

此类消息面都是管理层对市场的调控,并且最终都起到了扭转趋势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之前的多次调控都反复被市场嘲笑,渐渐的交易者已经对调控开始麻木,而只有最后一根稻草才压倒了骆驼。记得2005年时,市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千万别再出利好了,管理层出一次利好,大盘就下一个台阶。这多少有点像“狼来了”的故事,不等到没有人会相信的时候,狼是不会真的到来。由此可见,直接按照消息指示的方向操作往往并不明智。但我们也不能忽略管理层的意图,通常管理层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第二类,底部利空。案例一,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案例二,1998年1月香港百富勤清盘;案例三,1999年5月大使馆遭导弹袭击;案例四,1999年12月转配股上市、国有股高价配售;案例五,2002年1月媒体在暂停国有股配售后继续讨论国有股问题;2005年底全流通方案正式推出。

 

此类消息通常为偶发事件,或者是预期利空最终兑现,极少数为管理层使市场雪上加霜。通常这些消息并非有实质性的内容,但又都被市场过度反应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奇怪的是,超过半数的底部似乎都有利空消息的背影。客观地说,也许这些消息让我记忆深刻,并非因消息的本身有多么的重大。或者说如果市场没有过分的反应,我可能都已经早已忘记。事实上,更多的是因为当时市场快速下跌,而笼罩的恐怖气氛使我记忆犹新。通常底部阶段有把中性消息过分夸大的倾向。由此看来,大幅下跌后当市场对利空消息极其敏感时,直接按照消息指示的方向操作似乎有些显得愚蠢。

 

第三类,底部利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底部利好,只有1994年325点时推出的“三大政策”。2005年以前虽然管理层暖风频吹,但市场丝毫都不领情。只有全流通方案出台,使得“第二只鞋子落地”后,股市开始不断飙升。在我印象中,大盘不断下跌时,管理层推出的利好通常都是一日行情,有时都持续不到收盘。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出人意料的利好就打乱了市场的恐慌效应,自然就很难形成真正的底部。由此看来,熊市中见利好买入股票同样不可取。

 

第四类,顶部利空。案例一,1996年底《人民日报社论》;案例二,2001年国有股配售。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有着两次。《人民日报社论》只是让股市快速下跌,但并没有形成最终的顶部。而国有股配售推出之际,市场的反应异常冷淡。有意思的是: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2007年5月30日大幅提高印花税的消息,确实让股市出现了多年少见的调整行情。但之前管理层也推出了无数的调控政策,只有这一次才产生了效果。

 

第五类,顶部利好。案例一,97年7月香港回归;案例二,97年9月“十五大”召开;案例三,98年12月份降息;案例四,99年9月允许三类企业入市;案例五,2000年以后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发表的《大雨过后是晴天》、以及对股市恢复性上涨的定义;案例六,2002年6月再次重申暂停全流通;案例七,2004年1月底《国九条》的推出。顶部的利好也是很常见的,这与底部利空是对称的,其道理是相同的。

 

由此看来,消息面的指向同未来三个月内的涨跌呈现出轻度负相关的特征。一味的按照消息指引的方向操作,通常会得不偿失。对消息解读的能力,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养成的。对于新股民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消息不存在,坚信走势说明一切。“眼不见、心不乱”,未尝不是明智之举。如果你当消息不存在,那么消息同样也伤害不了你。在我看来,吃过消息亏的股民要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占过消息便宜的股民。

 

当然对于有经验的股民而言,消息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是非常不错的“试金石”。用消息来验证市场的强弱,这一点在各股上非常的灵验。其核心思想就是:该跌不跌、理应看涨;该涨不涨,理应看跌。以消息面作为参照物,我们就能对比出走势的真正强弱。

 

基本面是静态的,而消息面是动态的。无论如何,他们都适用一种相同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冰山原理”中提出的“A+X=B”公式。已知原因越好(坏),走势越坏(好);就说明未知原因越更坏(好),所以后市看空(多)。

声明:
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1317369179@qq.com 我们将迅速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818期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18qihuo.com/qihuo/zatan2017/8922.html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保证金【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上一篇:期货交易亏损的数理根源 下一篇:操盘交易其实跟菜场卖菜的阿姨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联系我们|投稿中心|广告合作|网站地图|免责声明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4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