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入门基础知识,818期货学习网

通知公告
期货短线交易技巧图文资料个股期权基础知识券商类超级大公司开户,手续费加1分钱期权大爆发,仿真账号申请通道期货最新手续费期货最新保证金一手期货多少钱一手50ETF期权多少钱

第六节 就业弹性系数

2014-07-12 21:46   来源:818期货学习网



就业弹性系数越高越好吗?

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我们可以理解为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如某年的从业人数增长率是4.5%,GDP增长率是9%,这一年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5,很明显,如果这个系数值越大,说明经济社会中提高GDP需要的就业人数就会越多,从而就业率也就越高。也就是说,系数值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那么,这个弹性值岂不是越大越好?因为该值越大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就业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失业者也会越来越少。但我们说,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对此我们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评价。其一,如果劳动力需求增速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主要反映在制造业中,一般说明我们是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又前进了一步而已。而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一昧地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使我们的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依托国际订单生产,从长期看这将是一个尴尬的局面。而我们所强调的自主创新,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其二,如果劳动力需求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情况,主要发生在第三产业,这就说明我们正在将劳动力从一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并且第三产业成长迅速,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来看,这时的就业弹性系数高就是件好事情。

我们从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看看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内涵的走向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7%、7.9%、12.0%和8.3%。与此同时,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加,但增长速度却呈下降趋势,显然,就业弹性系数也不断下降。我们看一下,“六五”期间就业弹性系数平均为0.310,还是相对比较高的,“七五”前四年平均为0.29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低就业弹性阶段,就业弹性系数大幅度下降,“八五”期间平均为0.103,“九五”期间略有回升,平均为0.112。也就是说,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就业岗位的大量增长,表现出劳动密集型经济的特点。而20世纪90年代就业弹性系数的急剧下降,反映了劳动力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趋于下降,资本、技术等投入要素以及制度创新的贡献率提高。

如何脱离高增长高失业的怪圈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增长率也一直保持在10%左右。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业压力逐渐显现,2001年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上升,也就是说,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与比较高的失业现象并存的。

我们说,这种现象和我们的特殊国情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我们结构性失业比重比较大,而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就业方式再调整是不可避免的“阵痛”。尽管要付出一些社会成本,但我们知道,社会经济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经济学也是一门理性高于感性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以市场作为就业的调节工具已经成为主流。

那么,我们国家如何脱离高增长高失业的怪圈呢?

首先,就业问题,还是要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应当说明的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要求也会日益提高,这样就给很多就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所以经济发展仍然是解决失业的重要途径所在。现在表现出来的高增长高失业的现象,只是因为我们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还不是很高。

其次,需要进一步调节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我们知道,服务业吸纳就业的程度是很大的,我们和欧美国家相比,服务业的规模还不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拥有13亿人口,也就存在着13亿人的服务业市场,如何将本来自给自足的自我服务,变成为能形成GDP的服务产业,应当是下一步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最后,我们仍需要提高对科教兴国重要性的认识。当我们的生产超越劳动密集型等一般发展阶段,对就业者教育水平和技术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具备一定的素质就难以适应新的生产结构的要求,从国际经验看,科教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一国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科教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科技立国的重要基础。

声明:
如本站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1317369179@qq.com 我们将迅速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818期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18qihuo.com/book/jingjizhibiao2/4510.html
期货手续费【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期货保证金【与交易所同步更新】
上一篇:第五节 失业率 下一篇:第七节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联系我们|投稿中心|广告合作|网站地图|免责声明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4220号